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,在我国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。治疗虽有不小进步,但不少患者仍最终死于扩散转移,此为治疗失效主要原因,而目前解决这一难题较有效途径是研制生产更多高疗效、低毒性的化疗药物,我们企盼在新世纪中,药业部门在这方面有更大贡献。 治疗乳腺癌主要有手术、化学药物治疗(化疗)、放射治疗(放疗)和生物治疗等手段,临床必须根据病期早晚,选择不同方法联合应用,选择合理时,比单一方法疗效好。在各种癌症中,乳腺癌属于对抗癌药相对比较敏感的肿瘤,所以,化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。对于大部分手术患者,化疗可用于术前或术后,对晚期已转移扩散者,化疗更是主要手段。 如果应用化疗,选择什么药当然是关键。经过几十年的研究,已经证实比较有效的药物不下二十余种,其中有效率可达50%左右的高效药物有阿霉素类(阿霉素、表阿霉素、比柔阿霉素),紫杉醇类(紫杉醇、泰素、泰素帝、紫素)、诺维本等。有效率在20~50%的中度有效药物有顺铂、环磷酰胺、氟脲嘧啶、甲氨喋呤、丝裂霉素、塞替派、长春新碱等。另外还有疗效虽然偏低,但可进入脑部治疗脑转移的卡氮芥、环己亚硝脲等。 研究证明,合理选用数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,但联合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: 1.其中每种药单用必须有效; 2.几种药物的作用点要在癌细胞分裂增殖过程中的不同时段; 3.要选用毒性类型不同的药物,使几种毒性不重叠累加; 4.选用经临床较长期应用研究已证实确实有效的方案。 根据上述联合用药原则,目前国内外公认疗效较高的方案有两类: 1.CAF(阿霉素类、环磷酰胺、氟脲嘧啶)方案,有效率50~75%; 2.CMF(甲氨喋呤、环磷酰胺、氟脲嘧啶)方案,有效率49~62%。 前者疗效较高,但阿霉素对心脏毒性较大。第二代的表阿霉素毒性明显降低,但价格嫌高。CMF方案虽然有效率稍低,但在治疗乳腺癌的诸多方案中,仍属较好方案,且毒性较小,目前基于我国国情,常用于临床中早期或术后病理切片检查见腋淋巴结转移少于3枚的病例。对手术前肿瘤大于5cm或腋淋巴结转移转严重的 Ⅱ期或Ⅲ期患者,或者术后病理检查腋淋巴结转移多于4枚的中晚期患者,多主张应用含阿霉素类的方案。当然还有不少疗效近似上述两种的其他方案,但远不如前两种应用得普遍。
另外值得提出的是,对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很快,疗效更高、毒性更低的新药不断涌现,例如前面提到的高效类中紫杉醇类、诺维本等,均显示出令人鼓舞的良好近期疗效。近几年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,但毕竟应用时间较短,5年以上的远期疗效是否也优于前述方案尚待验证。而且价格昂贵,每月需耗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,故目前多作为二线药物,用于对一线药物发生耐药,或较晚期以及已发生转移扩散的病例,并常与已久经考验的阿霉素类合用,以期提高远期疗效。 还值得提出的是,乳腺癌与卵巢功能,主要指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有较密切关系,患者体内雌激素常有刺激或促进癌细胞进展的作用,尤其当癌细胞内含有可与雌激素相结合的受体时,更易受雌激素的影响。研究发现,半数以上乳腺癌患者含有这种受体,如果阻止受体与雌激素结合,则这种没有激素可依赖的癌细胞将会减缓生长甚至萎缩。 因此,临床对雌激素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给予相应药物,阻止两者的结合,这种疗法在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,确可收到相当疗效,已广泛用于受体阳性的各期乳腺癌的治疗中。该疗法的代表性药物为三苯氧胺(他莫西芬),对受体阳性患者的有效率可达60%以上,而且对有效者如长期用药后失效时,现已研究出二、三线药物替代它继续发挥一定疗效。 |